教育学部举办“大学生学业基本功:读书与笔记”座谈会

发布时间: 2024-03-21 22:56:11 浏览次数: 作者: 孙旭 张晓冉
返回列表

“须知少年凌云志,曾许人间第一流”,笔记是我们学习和思考的见证,它不仅承载着书中的精华、习得的知识、温习时的感悟,也记录了我们在大学中的成长过程和追梦的足迹。为传递勤奋为学、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,培养学部学生认真听讲、勤做笔记的良好习惯,教育学部“大学生学业基本功:读书与笔记”座谈会于2024年3月20日在田家炳教育书院4108会议室顺利召开,本次座谈会邀请了教育学部周卫勇教授作为主讲嘉宾,学部王康宁老师、王文老师、崔春龙老师、曹会龙老师以及各年级本科生代表参加此次活动。

活动第一环节由周卫勇老师主讲,周老师首先阐述了做笔记的重要性,他认为笔记不仅仅是记录,更是评论,做笔记的过程也是进一步理解文字的过程,他要求学生做笔记时要真实记录、适当拓展、有所感悟,最后进行课程总结,总结对于这门课程的总体感受。接着,他表明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做笔记的原因,“人生到处知何似,应似飞鸿踏雪泥”,笔记是我们在长期的求学过程中留下的平素的印记,这段印记见证着我们的成长。周老师根据自身对于学习的体会,提出中国古代很多经典其实都是笔记,笔记是一种文化的传统,在学习的过程中万万不可忽视。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有“道”的,学习应效于外,觉于内,两者交相养,达到知行合一,这就是中国古代哲学上的学之道。最后,周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笔记和记笔记过程中的感悟,他提出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,一方面便于携带,另一方面也可以随时记录和重温自己的感受。

活动第二环节由优秀同学进行发言,每一位同学对做笔记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,在本次笔记座谈会中,同学们从各个角度深入分析了做笔记以及阅读的好处。孙毓彤同学提到,在读书做笔记的过程中,她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转变,同时她提出可以通过颜色、格式的转换使笔记更加一目了然。孙瑞阳同学提出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成果导向的方法,关于书中的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,要善于联系实际。她强调在做笔记的过程中要注重自身参与,笔记是我们的一笔巨大的财富,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。张宇娇同学提出如今信息爆炸,知识储备不足只能被动接受他人,我们可以通过做笔记的方式日积月累,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准备。江鑫雨同学提出在整理笔记时要突出重点,可以找相关的书联系着阅读,阅读可以改变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,让自己变得更加自洽。史一涵同学提出在记笔记时要记录自己读书的感受并经常回顾,常读常新。更重要的是要将文字理解变成输出的能力,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。陶坤林同学更是将记录看作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,通过回顾过去的笔记,可以从中看出自身的成长,笔记反映着自己对于知识的收获程度。

(小教本2001孙瑞阳)(小教本2001张宇娇)

(教育本2101史一涵)(教育本2101江鑫雨)

(教育本2102陶坤林)

第三环节是提问与解答环节,有同学提出“生活”这本书应该如何从学术的角度上思考,周老师指出面对生活这本书要坚持问题导向,在生活中要善于问。王康宁老师指出当人生架构越来越完善的时候,对于我们所学的知识就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。同时周老师还指出只有当理论内化于心的时候,才能指导实践。王文老师提出应如何看待记忆在学习中的作用。周老师对于这个问题做出了回应,他说古人也有很多背诵的方式,比如吟诵、唱诵等,这些方式可以集中精神,应该利用儿童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来记忆,用以后的人生经历来印证以前的记忆。崔春龙老师指出“功不唐捐、玉汝于成”,读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应该不断坚持下去,让其中的益处慢慢彰显。

读书笔记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。它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限制,领略古今中外的智慧与风采;它让我们洞察人性的复杂,理解生活的酸甜苦辣。让我们将这份热爱传递下去,让书香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中,用知识照亮前行的道路,用智慧点亮生活的火花。本次活动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了做笔记的重要性,并拓展了学生们做笔记的方法,为教育学部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
审核人:孙建